近日,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fā)表文章的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
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chuàng)作習慣——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為例》的文章,署名為“楊冪”。不過,目前CNKI(中國知網(wǎng))還沒上傳相關文章的電子版。
上述署名“楊冪”的文章刊登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廣學刊)2024年第6期“交流之窗”欄目,該文同時收錄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官網(wǎng)“學術交流”一欄。
6月22日,記者從中廣聯(lián)合會學術部方面獲悉,上述文章作者確實是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另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輯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該刊發(fā)表文章“不收取編輯費、版面費等任何費用”。
今年稍早前,楊冪出演的諜戰(zhàn)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熱映。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楊冪首次在參演影視作品上映后發(fā)文。
2015年,楊冪、鹿晗、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我是證人》在全國上映,楊冪在片中扮演的盲人。隨后,楊冪在微博發(fā)長文《假如給我三天黑暗》,講述自己在拍攝新電影時的一些經歷,直言“我愿意為成為一個好演員付出代價”。
2018年,楊冪參演的電影《寶貝兒》上映。此后,楊冪也曾發(fā)長文《假如童話都是騙人的,我們能否讓現(xiàn)實變得更美好?》,講述自己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從演員視角對電影主題、拍攝方式的觀察和思考。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7年,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辦。
中國廣播電視協(xié)會(簡稱中廣協(xié)會),是全國性的廣播電視行業(yè)組織,是由廣播電視機構和從業(yè)人員自愿組成的專業(yè)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中國廣播電視協(xié)會前身是1986年10月15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國廣播電視學會。2004年,經國家廣電總局和民政部批準,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廣播電視協(xié)會。
什么是C刊、C擴、北核?
C刊、C擴、北核這些詞傻傻分不清,它們在學術界到底什么分量?
國內的核心期刊目錄主要包括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這三大目錄,分別被稱為C刊(南核)、北大核心(北核)和社科院核心。
C刊一般指CSSCI來源期刊,即南大核心的縮寫,中文名稱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制定,用來評價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領域的標志性工程。C刊主要有三個系列,分別是CSSCI來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以及CSSCI來源集刊。廣義的C刊,包含以上三個系列;狹義的C刊,指CSSCI來源期刊。
C擴即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由于上文所述的C刊是國內期刊中的重要刊物,遴選數(shù)量有限,一些優(yōu)秀刊物由于數(shù)量限制無法進入C刊目錄,C擴一般指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與真正入選目錄期刊還有一些差距但差距不大的刊物,C擴有進入C刊的預期,但C擴是否為核心期刊具體仍由不同單位自己判斷。
北核又稱北大核心,中文核心,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所包括的期刊。北大核心是根據(jù)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在學術界享有廣泛的認同與影響力,是中文期刊的權威認定標準之一。
據(jù)半月談報道,C刊每兩年評一次,每次評選出的數(shù)量在有效期內是固定的。部分C刊為了“上位、保位”,便少發(fā)文,以提升“他引影響因子”指數(shù),因為發(fā)表的文章越少就意味著分母越小,引用率就會上升,同時多方爭取學術“大咖”支持,提升影響力。這進一步壓縮了普通師生的發(fā)文空間,加劇了青年教師、博士生C刊發(fā)文的競爭激烈程度。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國是直通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